年轻人遇事容易冲动,很多中年人遇事也不例外,只有部分人可以做到不慌不忙,淡定从容的去面对生活和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中,你是怎么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的呢?
那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恰恰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方式。
没有人因为“调节”情绪,然后情绪就变好了的。
“调节不良情绪”这个说法本身就是胡说八道。
因为让情绪变好只有两个途径:发泄;代偿。
真有不良情绪了,该发泄就发泄。只不过发泄的场景和对象要有选择。
或者找心理代偿。你失恋了,心情不好,中了1000万大奖,你还会惦记着失恋的事吗?这就叫代偿。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可以去吃喝玩乐。
调节,谈不到。
凭空把不良情绪扭转,那是空话,不切实际。淡什么定什么从什么容什么?你生气了,把怒火压住了,这口气其实还是憋在心里。这叫调节吗?
克制自己也等于委屈自己。你这辈子就这么个目标吗?
大多数人有了不良情绪,选择发泄的少,选择代偿的多。
实际上选择发泄才是更好的办法。
网上说,有些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让你不开心的。所以不要怀疑自己的接纳能力与包容心,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把这种人清理出你的人生。
很多人做事没那么决绝,于是选择代偿,吃吃吃买买买。
这也是个很好的方式。心理代偿,远比自己假模假样找些鸡汤道理来骗自己更好。很多所谓的道理其实就是让你产生一种错觉罢了,你不必把自己塑造成圣人。
当你有不良情绪的时候,最佳做法就是做一些“不健康”的事。比如说吃东西,管它热量高不高、健康不健康……不管,就是个吃。
心理健康是要付出代价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既想心理健康,又豁不出做点不健康的事,那神仙下凡都救不了你。还有心理健康一个常见的代价是——你不再是众人口碑中的好人。如果你豁不出去这一点,那你就等着憋屈死吧。
最重要的其实还是钱。要在能承受的范围内允许自己有冲动性的娱乐消费。
心情不好了,吃不起也买不起,就算你在心灵鸡汤里游泳,心情还是一样差。所以说还是得有点经济基础的。
此外,沉浸在碎片化的信息中的时间越多,对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就越差。
简单说,少玩手机。越是玩手机的人,越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文章来源:https://www.mk12.cn/xlcs/15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