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的其实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全称的“我们”养育下一代,是否要求他们养老,这里的“我们”,我理解为现在已身为父母,或者已经为父母的人。那么,答案就很确定。尽管“养老防老”听起来名声不是很好,但对于一个社会和国家来说,“养老”就只能靠“养儿”,尤其中国又不是一个移民国家,不可能靠吸引和接纳大量的年轻移民。
但是,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将不得不靠年轻人养育老一代。拿最常见的养老制度来说,目前退休的中国人领取的养老金,就是正直青壮年的更年轻的人群缴纳的养老金支付的。在生育率低,老龄化更加严重的东三省,很多地方养老金储备已经出现短缺甚至赤字。谁都不想这种状况成为普遍现象吧。
除非人民币有美元那样强势的地位,收割全世界的血汗,或者中国像中东那样富含石油资源,吃着火锅唱着小曲就把钱给赚了,否则整个社会的财富只能来自社会成员的劳动,人民币的购买力,本质也是靠中国人的劳动来支撑的。所以,不要幻想老了自己有退休金就可以过上好生活,如果年轻劳动力短缺,非但达标的养老服务会非常昂贵,退休金的那点购买力也会每况愈下。
这也是梁建章和易富贤等人口专家多年来竭力呼吁的原因。在这方面,日本就是一个很不好的典型。在老龄化日益加重,年轻一代普遍低欲望,不婚丁克,甚至连恋爱都懒得谈的当下,日本人口逐年下降。大量孤苦无依的老人,甚至死了都只能交由民政部门处置,有的人成为无主的骨灰,被集中放入寺庙的义冢。还有的甚至遗体就直接按照“捐赠”性质,送给了医学院解剖,详情可读读下面这本书:
上面谈的是整个社会的养老格局。具体到每个人,我想必须因人而异。无论过去的匮乏时代的价值观给中国人留下多么不好的印象,我们都必须承认,大多数中国人养儿都是为了养老的,当然他们对孩子也充满感情。这无可厚非。
但我认为,儿女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多彩的人生,不能被限制在“养儿防老”的框框里,接受父母的控制和设计,被逼好好学习考大学,被逼赶紧相亲结婚生子传宗接代。中国的亲子关系应该更加去功利化,少一些不人道的控制。
文章来源:https://www.mk12.cn/shgw/19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