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哲学”一词让人想起的无外乎是智慧、华而不实、深不可测,或者是中学时代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因而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对于中西方哲学的区别并不是那么明显,因为,现代中国的哲学,在五四以来,不断引进西方学说,历尽时代,大浪淘沙,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土化,开放的姿态。所以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各有和长短,主要还是站在中国古代哲学上,来和西方哲学进行比较。
1、 从源头上说:中国重”具象”西方重”抽象”
这是由早期的民族思维特点决定的。我们都知道,中西方形成巨大差异,和自然环境,包括地理、气候、文化气性都是精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首先将将古希腊,作为西方哲学的源头,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人的哲学,都是富有理性化、抽象化、客观化的,众所周知,他们的在希腊是个民主的时代,得益于自由的环境,包括生存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所以他们更加重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开放的思想,加上一个聪明的大脑,自然而然喜欢探究、总结事物的本质。中国,上古时期的自然灾害严重,群体性要求高,个人是不能生存的,所以形成重实际而轻玄想的特点,也就是抽象不能实用的思考,比如”霜”,中国重视实际,会定义为冷的,白的,冬天有的等等,最具代表的就是《周易》,以具体事物阐释,绝对不是推理论证。而西方就会说,这是水凝结而成的,要怎样凝结,演变为逻辑思考。
2、 从外部特征:中国重视”个人”情感,西方重视外在形式
和上面说的一样,正诗出于逻辑论证,西方总会总结出一些抽象的观点,这些包括外在的,内部的。在早些时候,古希腊还是处于科学不够发达的时代,亚里士多德就会总结比如什么是形式、悲剧这样子问题,从经验出发,还有美学初步创立时候,就是把审美作为一个低级的人的特征研究,用理性解释著此类。到了20世纪以后,出现形式主义哲学,认为事物内部的结构都可以转化成形式,或者说内容是不存在的,形式就是内容,是分为外部形式和内部形式可见一斑。当然不外乎总是个人的尊在主义,体验美学,但从源头上说,形式一直占据不可取代的地位。
而在中国就不一样了,讲究人和自然的融合,就是天人合一。你看说一首诗歌有意境,不是说诗歌写了什么,是说诗歌写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象在意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最典型的 就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胸有成竹的故事,眼中、手中、心中都是不一样的,是对人的主体内部出发,话句话说,如果成了西方,就有可能以实证主义出发,固定在一个模子里,竹子就是竹子啦。
文章来源:https://www.mk12.cn/shgw/14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