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儒家没有优先提自由而是提仁?

古代儒家没有优先提自由而是提仁,并不是因为儒家任性,想怎么提就怎么提,也不是因为要迎合统治者的需求,特意做出的取舍。

古代儒家没有优先提自由而是提仁,是由中国古人的民族个性,民族思维、行为模式决定的,或者说,“仁”是中国古人的民族精神概括,儒家只是将其概括、提炼、精粹出来而已。

为什么古代儒家没有优先提自由而是提仁?-1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看什么是“仁”?“仁”本质以及“仁”学思想产生的根源就知道了。

 

什么是仁,仁的内容有哪些?

儒家提出的“仁”学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的道德、伦理、政治原则,它以个人的道德修养为基点,强调的是三个层面的内容:个人美好的品德修养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与集体(家庭、国家)之间的和谐关系

第一、二个层面的内容好理解。在仁学的第三个层面,仁关注的是个人与家庭、国家的和谐关系。个人在与家庭和国家之间要怎样做才是“仁”呢?

 

儒家的仁学思想认为,“为仁者爱亲之谓仁,为国者利国之谓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为个人(无论是百姓还是国君)而言,对待家庭和国家,只要从内心亲爱、爱护家人,做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就是“仁”。

一言以概之,所谓仁就是个人养就良好的品德修养,与他人亲善相处,亲爱家人,做有利于国家的事情。

 

为仁之本、为仁之道与仁的本质

早期儒家的仁学思想认为,在个人、家庭、国家之间,个人的自我修养是起点,在家庭和国家之间,“孝悌”是基础。

早期儒家认为,孝悌是为仁之本,把家庭关系的处理放在首位。儒家从来都强调,人的亲善关系顺序应该是个人、亲人、他人,即所谓的亲疏有别,亲爱有先后

儒家提出,忠恕是为仁之道,即与他人相处时,首先要做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除此之外,还应该真心实意,积极为人。这个“积极为人”可以是他人个体,也可以是他人群体,更可以是由众多的他人群体构成的国家。

 

所以,从古代儒家关于“仁”及“仁”的内容规定,对为仁之本和为仁之道的阐述可以看出,仁学思想其实就是儒家对人应该如何进行自我修养,如何处理个人与家庭、社会(他人)、国家三者之间关系的回答。

仁学思想的本质其实就是人在集体(家庭、社会、国家)里与集体的相处原则,阐述的是集体秩序。在此意义上而言,仁学思想的根本是集体主义精神。

 

“仁”学思想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从实质上来说,仁学思想的根本是集体主义精神。这种集体主义精神是古代儒家的主观选择吗?当然不是,这种集体主义精神来源于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模式和农业经济模式。

因此,我们可以说,以集体主义精神为实质的仁学思想产生的根源是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模式和农业经济模式。或者也可以说,中国古代社会的客观事实决定了以集体主义精神为实质的仁学思想的产生。

 

古代儒家为什么不优先提自由?

与自由联结的是个人主义,从古至今,个人主义从来都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精神,它是西方社会的核心精神。西方古代社会的城邦—地缘社会组织模式(城邦各自为政,联合成国家,国家事务由众城邦民主商议)和工商业经济模式决定了西方个人主义精神的产生。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城邦—地缘社会组织模式和工商业经济模式为根本特征的西方社会才能产生个人主义,自由是个人主义的产物。

 

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模式和农业经济模式的直接产物是集体,在集体里面,讲究的是集体相处的原则、集体秩序,集体主义精神。而古代儒家的仁学,则是对这种计提相处原则、集体秩序、集体主义精神概括、精炼与发挥。

有什么样的社会土壤,便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精神。所以古代儒家不优先提自由而是提了以集体主义精神为实质的仁学思想。

 

优优生活百科总结:

儒家的仁学思想是中国古人的集体智慧结晶,其中肯定有相当的合理成分在里面,这是我们应该借鉴的精髓

但是,儒家的仁学思想产生的土壤是古代社会,因此不可避免会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具有糟粕成分。比如仁学思想所强调的自我品德修养容易被用作道德绑架的武器,古代儒家的仁政思想具有很大的欺骗性,最终沦为封建帝王奴役百姓的武器。

 

因此,对于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仁学思想,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接触,应该一分为二,既要正视其中的精华成分,又要警惕其中的糟粕部分,要懂得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让仁学思想的精髓为当今的和谐社会关系服务。

文章来源:https://www.mk12.cn/shgw/13316.html

声明:本站上的文章内容均来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喜欢本文可附上原文链接随意转载。无意侵害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 gwph1314@foxmail.com 或点击右侧 私信:生活百科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生活感悟

彩礼要的不是钱而是男方的一个态度,你们认同吗?

2022-9-17 8:54:27

生活感悟

为什么有人说爱读书的女人最有气质?

2022-9-17 9:09:0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