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空船理论,就是心理学里的费斯汀格效应,有道理,但道理的含量就如同啤酒里酒精的含量那样,就那么一点点。
“空船理论”这个名词,是有人从庄子的《山木·方舟济河》总结出来的。原文说:
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於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放在我们这,就叫空船理论,不知道这名字谁取的。
放在心理学里,就叫费斯汀格效应。
意思是,大部分的麻烦,都是人因情绪而庸人自扰搞出来的。对于那些小问题,视而不见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古籍里类似的言论数不胜数。
比如《智囊》里就说:凡非理所加,其中心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物贵极征贱、贱极征贵,凡事皆然。至于极重而不可复加,则其势必反趋于轻。居局内者常留不尽可加之地,则伸缩在我,此持世之善术也。
《易经》里也说:知几其神。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亿中》里也说:镜物之情,揆事之本;福始祸先,验不回瞬;藏钩射覆,莫予能隐。
《道德经》里说: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之恶也。
甚至连《孙子兵法》里都说:彼将刚忿,则辱之令怒,志气挠惑,则不谋而轻进。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冲动是魔鬼。冷静、冷静、再冷静,等你冷静下来,发现很多事根本不算什么事,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不必为了一点小事闹情绪。
这话有道理,但不多,就像啤酒里含的酒精一样。
个人觉得,现在大部分人遇到的问题就一个字:钱!正所谓“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有钱了,就不闹情绪。
又不给钱,又不让闹情绪,这是要憋死谁吗?
各家理论都是分派别的。很幸运,我不是这个窝囊派的。
而且现实中,你若真说撞上一空船,若是“飞翔的荷兰人”也就罢了,神隐的事咱闹不清楚也就没法跟它置气。
但若是普通船,就算是空船,任谁也得喊一句“谁家的船不好好看着,松缆乱漂了!”
尤其你把空船这事带入到现代,用汽车来比喻,那肯定空不了。
那有一台空车,溜车了,把你车撞了,你能当什么都没发生就开车走了?
骗鬼呢吧?
可告诉你,如果你真走了,说不定人家反而告你肇事逃逸。
所以说呀,这古语也是有时代意义的,这玩意过期作废。到今天来讲,空船的时代意义与它的道理一样,就如同啤酒里酒精,的确有那么一点,但不多,大部分都是水。
文章来源:https://www.mk12.cn/shgw/12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