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04年参加高考,从农村考上了四川的985、211大学,一路走来,确实也很辛酸,我考上重点大学以后,这么多年来我们村再没有哪个考上985或者211大学的。
小时候家里很穷,那会在父母眼里让我们读书也就是想让我们多认识几个字,将来不要被骗就好,在家积极劳动或者掌握劳动技能才是第一位的。因此,小时候放学回家并不是抓紧时间写作业,而是抓紧时间给家里的牛和羊割草,或者去放牛放羊。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因为作业有点多,我回家后抓紧时间写了一会作业,结果天黑了就没去割草。我爸务工回来,看到我没割草,就把我打了一顿,说我不知道关心父母,懒惰,那时候自己心里特别委屈,为什么别的孩子回来就可以去耍或者去写自己的作业,而我必须得先去地里干活呢。
当然我知道他们辛苦,但是从小我就不喜欢在家里干农活,或者说我确实对那个不感兴趣,当然干得也不好,因此没少被我爸和我妈教育,说这个干不好将来怎么办,唯恐我变成一个无能的乡下懒汉。
小时候特别怕做农活,那会我就发誓,我坚决不做农民,不跟牛羊和土地打交道,我要改变我的命运,我要努力通过读书实现我的理想。
也可能自己有一个理想一直在激励我,或者说我读书确实比较有天赋,初中开始就在学校很拔尖,就这样,父母那时候可能也感觉到我以后不会再继续呆在农村了,所以后面也就不再催促我多干农活了。学海征途中,我通过努力,成绩越来越好,顺利上完了初中和高中,最终考上了重点大学,那会也让爸妈在农村荣耀了一回。
现在我当了公职人员,总体上生活也还好,在成都也有了两套房子,工作也比较稳定,爸妈现在也跟我生活在成都,偶尔带他们出去旅游,现在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城里人的生活,感觉他们现在也挺幸福的。
当然这个是我个人的情况,在我之前村里也有考上重点大学的,但是在我以后目前还没有再考上重点大学的。以点带面,这个说明农村学生在和城里学生的竞争中变得越来越弱势。
我觉得我们那会念书,补课现象还不严重,虽然我没钱补课,城里的同学同样也没怎么补课,因为还没那个风气和氛围。我的成绩在班上还可以,因此大家差距并不大。
可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城里人越来越重视教育,很舍得给孩子学习下成本,因此在学习的竞争中,城里的孩子普遍优势变大,考上重点大学的农村人越来越少,也可能会有个别考上的,但是这个比例在逐年缩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就是我们村自从我以后10多年了还没有哪个孩子考上重点大学的根本原因。
总体来说,现在考上985、211大学的普遍家庭条件都不错,具体来说就是两类。一类是有时间的家庭,另一类就是有钱的家庭。
有时间的家庭突出表现就是教师或者公务员家庭,因为这些人相对工作轻松,有时间培养孩子,而且他们也都是受到了教育带来的利好,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更为看重,因此能够下大力培养他们,所以这些家庭的孩子成绩普遍较好。比如,我们单位有好多同事的孩子成绩都很好,今年有三个同事的孩子参加高考,其中两个在全省排名500名以内,另外一个全省排名也是在4000多名,这些孩子都能考上国内不错的大学。这个还不说以前的,我们单位同事孩子有在清华的,也有复旦大学的,基本上很多中层以上领导的孩子都有留学经历。
有钱的家庭可能父母比较忙,但是他们有钱,可以给孩子选择好的学校,或者找很好的老师给孩子补课。总之,在金钱的强大攻势之下,他们的子女学习成绩普遍也很不错。
相反,现在农村的教育资源严重出现问题,一是老师水平一般,另一个因为身边普遍没有考上好大学的,家长对于学习也越来越不在乎,感觉读大学也没有什么出息,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就这样,恶性循环之下,成绩突出的农村孩子也越来越少,他们的出路也就越来越难。
普遍现象就是现在能考上985、211的要么是有钱人,要么就是家里时间比较充裕的,还有就是个别确实很努力很有天分的普通家庭的孩子。
文章来源:https://www.mk12.cn/lifexcs/2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