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携带管制刀具的行为,具体的处罚方式,取决于携带者的态度和具体携带的场所,与管制刀具本身关系不大。
一、什么是管制刀具
很多人出于各自需求,比如削水果、个人收藏、礼品赠送等原因,会随身携带刀具。大家普遍认为,携带的就是一把简单的水果刀。而实际上,它可能就是管制刀具。
关于管制刀具的认定,公安部有明确标准,名称为《管制刀具认定标准》。对照这个标准,大家就可以确定,自己随身携带的是不是管制刀具。
公安部认定的管制刀具有5大类,具体如图所示:简单来说,就是匕首、三棱刮刀、弹簧刀等等。您在认定的时候,注意看刀尖角度是不是小于60度,刀柄是不是可以固定等等。
二、什么是公共场所
为什么专门提出公共场所这个概念,是因为公共场所非法携带管制刀具,一般情况下,处罚较重。
公共场所一般是指凭票可以进入的场所,主要表现为人员较为密集,像车站、码头、商场、超市、重要交通枢纽站等。
三、非法携带管制刀具的处罚方式
这里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我们说的非法携带管制刀具行为的前提,不是为犯罪做准备。如果携带管制刀具的行为,是为犯罪做准备,就不是下面的处理方式。
一般情况下,非法携带管制刀具有以下处理方式:
一、如果是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携带民族刀具。不处罚,但是在乘坐交通工具等时机,应当托人带回家中,或者在车站集中存放。
二、如果情节轻微的,处警告或者是200元以下罚款。所谓的情节轻微,就是不知道是管制刀具,公安机关指出后,主动上交等情形。
三、一般情况下,处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这是最普遍的处罚方式。
四、特殊情况下,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这个处罚方式的前提是,必须是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
以上处罚方式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公安机关处理时,会根据违法行为人的态度,比如是否知道是管制刀具、是否认识到错误、是否主动上交等情况决定具体的处罚方式。
总之,不论是公共场所,还是公共交通工具;不论是知道是管制刀具,还是不知道是管制刀具,当被公安机关指出非法携带管制刀具时,我们一定主动认错、主动配合、主动上交,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争取到情节轻微情形,要么被警告处罚,要么被200元以下罚款。
总结:管制刀具直接侵害公共安全,严格管理是对公民自己、也是对全体公民的保护,请不要非法携带。同时,试想一下,一个人拿着管制刀具走在大街上,是美吗?也许,只是徒增笑耳罢了。
文章来源:https://www.mk12.cn/lifexcs/13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