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问你工资多少时,应该怎么回答?

别人问我工资时,我一般回答6000块钱一个月,不要以为这是随口一说,相反,这个回答不仅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还能缓解尴尬。

快到春节了,每次回老家,亲戚朋友都会关心地询问我现在一个月能拿多少钱。我很纳闷,他们为什么会对这个问题如此感兴趣?而且十分执着,非要问个底朝天。

其实,别人在问你工资时,并不是一定想知道你的真实工资,也不是在关心你在外挣得够不够用,而是另有所图。

当别人问你工资多少时,应该怎么回答?-1

什么样的人最喜欢打听别人工资?他们为什么要打听别人工资?

俗话说女不问年龄,男不问收入,这几乎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个人工资待遇,其实是一个很私人的问题,可是在亲戚朋友面前,这种事情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

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们对这个问题是异常感兴趣,只要一看到年轻人回家,就会追着问现在工资是多少钱?被问者通常会感到非常尴尬,不知该如何作答。

经过观察总结,我发现喜欢打听别人工资的人,主要有以下几类:

1、真正关心你的人

在众多的亲朋好友之中,总会有那么几个是真心实意地关心你的。他们在询问你的收入时,其实只是纯粹地想了解你现在的工作生活情况,而工资是最直观的表现。

如果听说你的工资并不高,工作也很辛苦,那他们就会宽慰你现在刚毕业没几年,还年轻,以后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待遇也会随之提升。

相反,如果你的工资并不低,每个月都有几万或者更高的收入。那么他们就会认为你能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事业有成,吃喝不愁。而高工资还代表着你有留在大城市的能力,他们会为你感到高兴。

2、具有猎奇心的人

当然,不排除一些人在询问别人工资时,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那些具有猎奇心理的人,无论走到哪里,总是喜欢到处打听别人的隐私,想把别人看得透彻、看得明白。

还有一些人,在猎奇的背后,是为了了解你现在的生活状况,看看你混得到底咋样。这些人大多是有备无患、未雨绸缪之人。

他们喜欢打听别人的家庭及工作情况,如果得知你混得比较好,收入也很高,那以后如果他遇到困难,或者有用得到你的地方,就会找你帮忙,帮助他渡过难关。

3、喜欢攀比的人

而询问别人工资中,最常见的一类人就是喜欢攀比的人,或者说是攀比心重的人。这一点,从小的时候就能看出来。那时候,他们就喜欢问你的学习成绩怎么样?期末考试考了多少分?

而当你上了大学后,又开始问大学生以后能找到工作吗?现在你步入职场,回去的次数少了,所以他们更要抓住每年春节这少有的机会,问你现在能拿多少工资?

而这些人,并不是关心你在外面过得好不好,而是想拿你的工资和他们的子女做比较。如果你的工资比较低,他们就有一种优越感,然后向你炫耀他的孩子有多优秀。

接着会苦口婆心地劝说你,打工就是这样啊,挣不到什么钱还累,不如换一家工资高的或者自己做生意,然后就给你分享他们家孩子的成功秘诀。

更现实的是,你的低收入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递到所有的亲戚耳朵中,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然后被当作反面典型。

相反,如果你的收入很高,超过他们的子女,那他们就看不成你的笑话,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会继续追问,你买房买车了吗?谈对象了吗?生孩子了吗?孩子成绩好不好?

总之会刨根问底,直到问出你不如他们的话题,然后才能找到心理平衡,这种就是典型的攀比心理作祟。

当别人问我工资时,我为什么要说6000块钱一个月?

在我们公司,如果员工之间相互讨论工资,是要面临解除合同的风险。公司之所以强调工资保密,就是因为每个员工的能力、教育背景、工作岗位各不相同,所以工资待遇也是因人而异。

如果让低工资的员工知道别人的工资比自己高出很多,肯定会不服气,就不会认真工作,影响了工作的效率。所以,员工要对工资保密,公司都是明令禁止的。

所以,如果是同事之间询问我的工资,我一定会守口如瓶,这不仅是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也是尊重被人的体现。

如果是亲戚朋友询问我的工资收入,刚毕业那会我是非常坦诚地回答,但是这往往会陷入别人的不怀好意的陷阱,还当场被一些亲戚取笑,显得十分尴尬。

后来,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以及岗位的不断提升,我的收入已经是刚毕业那会儿的十几倍。但是,面对亲朋好友的询问,我并没有如实回答,去挣回曾经丢失的面子和被嘲笑的尊严。而是选择统一回复一个月6000块钱。

那为什么不是5000元,不是7000元,偏偏是6000元呢?

2020年,我所在的省份人均收入63830元,平均每个月5300元,也就是说有一半的人要低于5000元,这是一种常态。

所以,我将稍高于全省平均工资的金额作业自己的收入来回答,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还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首先,6000元一个月的收入并不算很低,在全省已经算得上平均水平以上,每个月足够还车贷房贷,剩下的两千作为生活费,每个月几乎月光,勉强能过得下去。

所以,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折中的数字。别人要是真正关心你,听到你这话也就放心了。反而是那些想看你笑话的人,就是说一个月两万,他们也会想方设法挑出你的不如意,不如直接随了他们的愿。

其次,毕竟父母和国家教育我这么多年,读完大学又读研究生,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也不能混得太差。

如果说得太低,比如一个月三四千,别人会认为我远远不如在外打工的同龄人,还有甚者会指责我这个大学是白上了,甚至会波及我的父母,认为他们教子无方。

最后,6000块钱一个月,亲戚朋友一看你也就刚刚能满足自己的日常开销,就打消了跟你借钱的想法。

并不是我不想借钱给亲戚,如果是信得过的亲戚,真遇到难事了,我肯定会倾囊相助。可有些亲戚,他们机关算尽,认为你有钱就该借给他们,借了后再以你有钱不着急用为由各种拖延还款。对于这样的亲戚,不借也罢。

当然,有些人并不想向任何人透露自己工资的真实数额。面对这个问题,其实还可以这样回答:

1、不多不多,刚够吃喝,或者说挣得不多,正好够用罢了。

有时候,过于精确的数字会让人特别敏感。不妨告诉他们,自己在城里工作,挣得不多,也刚刚够自己吃喝,去完自己的各种贷款和孩子的教育支出,剩不了几个钱,日子就是将就过吧。

这样的回答,能够很好地缓解尴尬,也能让知趣的人知难而退。如果对方依然要刨根问底,那就更不能告诉他真实的情况。

2、转移话题,直接说工作挣钱就是谋生的一种手段。尽量把自己的生活描述的不尽如人意,他就不会再追问下去了。

说得太少,会被别人看不起,说你连自己的父母挣得多都没有,还上什么大学,还不如回来在家干了。

要是说得太多,别人肯定妒忌你,而且要是缺钱了,第一印象就会找你借钱。在亲戚心里,你有钱借给他是理所应当的,不借的话反而会到处说你坏话,以后在老家就成为了人人在背后指手画脚的对象。

所以,直接将话题转移开,用老成的语气来描述工作只是谋生的一种手段,不要过度在意收入多少,要回归到生活中来,以此跳出这个敏感的问题。

3、学会低头,恭维下人家,满足她的虚荣心理,也让自己更加快速地从追问中脱离出来。

在亲戚朋友中,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有时候,大家一直在背地里较劲。刚毕业那会,我总觉得说少了会被别人看不起,觉得没有自尊。

年轻的时候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正常的,可是随着阅历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这些所谓的攀比和较劲没有任何意义。

有时候适当地示弱,可能会让你的生活更加轻松愉快,工作生活已经很辛苦,何必让自己承担这么多无所谓的压力呢?

为什么有些人回答工资时只说基本工资,而有些人却要把五险一金都算上?

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身边在私企工作的亲戚朋友说工资,都是恨不能能把公司代缴的五险一金都算上,还要把年终奖全部都加上。这样就显得工资很高,一年的收入很多。

而那些在学校里工作的老师,或者是人人都羡慕的公务员岗位,正常来讲,从他们口中透露的待遇都是基本工资。

直到堂弟考上了苏南的公务员,我才从他口中得知,往往这些公职岗位的公积金比私企要高出很多倍。而年终奖和精神文明奖,各项奖金也比私企的十三薪,只多发一个月的工资来得要多得多。

可是,要不是特别亲密的关系,对方根本就不会向你透露,这也许就是大隐隐于市的思想和心态。

如果告诉你每个月公积金五六千,甚至七八千,比你在私企的工资都高,肯定会招惹别人的嫉妒和仇恨。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的父母,很少有人是真心愿意你比他们过得好,更多的人是希望你过得不如他。

所以,聪明的人都会将自己的收入对人守口如瓶,绝不会轻易透露。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时不时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收入,所谓财不外露和闷声发大财并不是没有道理。

懂得很多大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有时候不是因为我们赚得不够多,也不是因为我们想要的太多,而是无法用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当你真正成熟时,你就会发现别人的眼光对自己的影响真的是微乎其微。冷暖自知,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所谓的尊严,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挣的。

文章来源:https://www.mk12.cn/lifexcs/13486.html

声明:本站上的文章内容均来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喜欢本文可附上原文链接随意转载。无意侵害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 gwph1314@foxmail.com 或点击右侧 私信:生活百科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生活小常识

为什么东北女人大多高大且丰腴?

2022-9-17 12:50:10

生活小常识

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在支付宝余额宝可以吗?是否安全呢?

2022-9-17 17:03:2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