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小说,只读了故事情节,或者有可能连故事情节都没看明白,作为家长怎么去引导呢?
首先要知道,怎样才算读懂小说
小说就是作者通过某些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或是某些人和环境之间发生的故事,来表达作者想说的某些观点和态度。所以看完一部小说得清楚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
比方说,作者是通过这部小说,赞扬、讽刺或批判了某一类人,或是通过这部小说,赞扬、讽刺或批判了某些现象。
就像我们从小都读过的《龟兔赛跑》故事,如果读完只是看到乌龟和兔子赛跑,乌龟赢了,那还是没看懂作者真正的意图。
作者真正的观点是,赞扬了脚踏实地的,像乌龟一样坚持不懈的人,讽刺了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像兔子这样的人,如果能看到这一点那么就是看懂了。
读完一个小说,可以问几个问题:
- 作者是在表达对某一些人的看法吗?这类人具有什么特点?
- 如果不是表达对人的看法,那么是在表达对某些现象的看法吗?这些现象是什么呢?作者的看法又是什么?
其次,说一说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中非常重要的“情节”是什么
情节就是产生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
有了冲突就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而去解决冲突的过程就是再次恢复平衡的过程。
冲突又分人和人之间的冲突,人和环境之间的冲突。
打个比方,我走在马路上,这时突然有人过来打了我一下。有人来打我就是发生冲突了,那么我要怎样解决呢?这就是有了故事情节。
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我走在马路上,突然发生了地震。那么我会怎样做呢?这就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
在故事情节中,如果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行为、神态、心理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话,那么可能就是人物类主题,表达作者对人的看法和态度。《范进中举》《老人与海》……都是这样的主题。
刘慈欣的《不能共存的节日》就是典型的非人物类主题。
分析一部电影和分析一部小说一样,有着同样的思路。
读懂了这些,对于考试中的阅读理解也就不难了
- 故事内容=这篇故事说了什么
- 故事主题=作者想说什么
- 故事技巧=作者怎么说的
阅读理解中的故事内容就是什么环境,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主题就是作者对某些人或某些事的观点和态度。
赏析类题目,就是让你说说好在哪。可以从,内容、技巧、人物、主题方面来回答。
- 内容有照应开头、伏笔、推动情节、过渡、线索等等。
- 技巧有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一波三折、截然而知、引人深思,出人意料。
- 人物方面可以刻画……的人物性格。
- 主题:点明、突出,升华…..主题。
有的人总说孩子阅读理解做不好,然后去刷题,练很多答题技巧,其实真正读懂文章才是核心。
阅读理解答好具备几个思维:
作者思维(清楚作者写这篇文章对人或是事,表达观点和态度)
出题人思维(出题老师要求的答题规则、得分点,例如通过…..描写了…..表达了……)
阅卷人思维(字迹工整,答题全面,无遗漏)
孩子读懂了小说,就自然而然具备了这几个思维,那阅读理解能力自然也就变强了!
文章来源:https://www.mk12.cn/lifexcs/13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