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所说的“侘寂”是什么?

“侘寂”,是根植于禅宗的一种日式美学。“侘”一词意指孤寂与颓丧,最早见于镰仓与室町时代的山林隐士,他们将物质的欠缺转化为无形的精神的完满具足,在粗陋中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寂”最初是指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旧化,在事物老化的过程中,存在时间感以及由此带来的朴拙、沉淀之美。

7e5b00036fb3675e6ac2

“侘”字会意于“人在宅中”,陋室与俗世相区隔,带来了孤寂而又自在的美感。室町时代,“侘”被千利休(1522-1592年)正式引入茶道。一改村田珠光时期的铺张的茶风,千利休汲取了禅宗里的空寂、无我之意,强化了茶道中一物不持的孤独清减之感。

据《山上宗二记》一书的记载,千利休将村田珠光、武野绍鸥时代的三个半榻榻米的草庵茶室,进一步简化、并加以缩小,先是设计了三个榻榻米的细长的茶室,进而更缩小为两个半榻榻米,甚至还在京都建造了一个半榻榻米的极小的茶室。于茶室中,主宾对座饮茶是为“和”,举止平淡安闲是为“敬”,于人群中保持自我的觉知是为“清”,在静中产生的时间流逝感是为“寂”。

“寂”是“侘”的归结,由“侘”而达“寂”,是茶会这一美学、心灵仪式的结束。《山上宗二记》一书由千休利的弟子山上宗二所作,书中还进一步提出了茶汤之会要有“一期一会”的心情,即通过一系列的茶道活动,水、饭、谈、茶,使主与客静心清志,由内到外自然涌现出一种“一期一会、难得一面、世当珍惜”之感,苍凉而略带寂寥。

7e5d000369e4598dd4db

“侘寂”之美凝聚在行云流水般的茶道之中,也流动在指缝间滑落的时间里。“行住坐卧皆是禅”,把心缘在每一个动作上,就是“禅”的本意。随着茶道的结束,主宾内心亦归于寂静,“无一物而无尽藏”,在无一物自性中找到生命的无尽圆满。《南方录》谓之:“茶道之秘事在于——打碎了山水、草木、草庵、主客、诸具、法则、规矩的、无一物之念的、无事安想心的一片白露地。”

7e590004d68bc4c51aec

佛教中“无常”的体验在日本显得尤为深刻。频发的自然灾害、波云诡谲的战国时代,都造成了生命易逝的不安全感。而在这一方茶室的“侘寂”之中,外界的纷扰似已静止,身心得到休养。茶道与禅宗的融合,成为人们回归自然、寄托命运无力之伤感的精神家园。

千休利因擅长茶汤而先后成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的茶头,亦因茶道所奉行的理念而与武士阶层的秀吉分道扬镳。“侘寂”曾带给他们远离尘世的清静自在,但欲望之盛的武士最终还是走向了自己的归途。

文章来源:https://www.mk12.cn/lifebk/4248.html

声明:本站上的文章内容均来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喜欢本文可附上原文链接随意转载。无意侵害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 gwph1314@foxmail.com 或点击右侧 私信:生活百科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生活百科

雷州半岛地理位置重要性的特征(雷州半岛名字的由来)

2021-10-10 20:13:13

生活百科

白酒这么难喝,是中国怎么流行起来的?

2021-10-12 9:51:5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