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褪毛的本身其实就是物种进化的一个部分,而关乎到进化本质,其实就是有利于物种生存的基因可以得到保留,不利于物种生存的基因会被淘汰的一种结果。根据这个结果,我们就可以先得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那就是:人体的散热要比保温更重要。
人类体温需要恒定在37℃左右
人是恒温动物,正常的平均体温早已经被体温调节中枢根据机体的功能性质而标定在了37℃左右。过低的体温会导致人体没有生气,肌体协调能力差,手脚笨拙,嗜睡,甚至是昏迷等,而体温过高则会导致人体脱水,头疼,休克,甚至是脑瘫等。可见,人的体温无论是过低还是过高都不行,毕竟人体内的多种酶对温度的要求已经在了37℃左右才能发挥出最优的生化特性,温度高了或是低了都会降低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到身体各种机能的发挥。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物种能够进化,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年代表现出不同的物种形态,那么为什么人体内的酶不能进化成能适应其他温度的酶?这样的话,人类的体温不就可以适应更广的范围了吗?
哺乳动物的体温一般在30℃~37℃之间,当然也有少部分高达40℃的,但无论怎么样,每一种哺乳动物的体温都是恒定的,因为它们的基因已经根据温度的要求而搭建出各种能在该温度下发挥出最大活性作用的酶出来,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无论人体的平均温度是37℃还是32℃,亦或者是40℃都好,反正温度必须是一个恒定值,只有标定出了一个体温的恒定值,然后基因才能进化并调配出能在该温度下发挥最大活性的那一类生物酶出来。
相较于产热,人体的散热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
人类的体温需要恒定在37℃,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身体的各种机能发挥正常。
要使平均体温恒定在37℃,那么在体温的恒定维持上就必须包括两项基本操作,而这两项基本操作就是平均体温要是低于37℃的话就需要保温产热,而如果平均体温要是高于37℃的话就需要散热。
人体产热的主要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新陈代谢产热,第二种是运动产热。第一种产热是生命存活的必需,在不是很冷的环境下,静坐也能维持正常的体温,而第二种产热则是人类机体活动所附带出来的,比如说我们运动容易出汗就是最好的说明。
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也是有两种,第一种是排泄蒸发散热,比如说我们大小便,出汗,呼吸是呼出的水蒸气等,这些都能带走我们身体上的热量。第二种是热辐射对流传导,其实这种散热的方式是很容易理解的,那就是温度高的区域流向于温度低的区域。
我们人体感受最适宜的外界温度是25~28℃之间,这与人体10℃的温差表明人体静坐时的新陈代谢产热量刚好时能补充这10℃温差所造成的人体热量流失的。至此,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很好对照标准,那就是我们人类的体温要恒定在37℃的话,那么我们只要静静地坐在温度为25~28℃之间的环境下就可以了。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因为运动做多了,我们必然就会出汗。
好了,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上,人为什么会褪去毛这么保暖的东西?答案是在人类所生存的环境,散热要比保温更重要。那么另一个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对人类来说,散热会比保温重要?
其实要了解这一点,我们就需要回顾一下人类的进化史了。人类相较于其他的动物,没有能使猎物致命的獠牙,没有强大的咬合力,而且也没有其他动物跑得快,那么人类要怎么才能捕到猎物?最直接的答案就是追,长途的追。
很多动物虽跑得比人快,但它们通常都是短距离跑得快而已,根本跑不了长途。而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必需要跑长途才能将猎物抓到,因为猎物因运动而产生的热基本上只能从嘴巴里面散发出来,若它们长跑的话,单凭嘴巴是无法将它们骨骼肌所产生的大量的热给散发出来的,所以它们不能长跑。人类呢?人类一边跑一边流汗散热,所以长跑对于在进化进程中的人类来说那是一项基本运动,长跑不了,追不到猎物的结果就是被淘汰出局。
总结:人类褪毛主要是为了散热,散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长跑,而为了长跑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追到猎物,为了能够确保自己有肉吃而不被淘汰。
PS:我们都听说过汗血宝马,实际上这汗血宝马并不是说这马所流出的汗是血红色的,而是它也跟人类的身体皮肤一样有汗腺,它们可以在长跑的过程中通过出汗的方式来散热,最终使得它们能够比其他种类的马跑得更加持久。
文章来源:https://www.mk12.cn/lifebk/19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