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已到乌江边为何宁死也不渡?

两千多年来,历代文人普遍对项羽当年“乌江自刎”而深感惋惜。唐代诗人杜牧在《题乌江亭》中写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在《夏日绝句》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已到乌江边为何宁死也不渡?-1

 

在这些文人骚客的妙笔之下,垓下之战的失败不过是兵家常事,项羽如能直视失败,回江东重整旗鼓,假以时日便能再度与刘邦争夺天下。然而,事实真如他们所想的那么美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当时的项羽已彻底失去与刘邦争夺天下的资本,败局已无法挽回。

首先,从垓下之战前,楚汉双方的势力分布来看,刘邦当时已得天下之大部。在此前几年的楚汉战争中,汉高祖刘邦虽然大部分时间都陷于被动挨揍的处境,但楚汉之间的强弱态势却在悄然转变。

 

刘邦以本部汉军死死拖住项羽楚军主力,让韩信军团得以专心征讨北方那些摇摆不定的诸侯国。韩信相继荡平魏、赵、齐、燕等国,将北方完全纳入汉的势力范围,进而对项羽形成战略迂回。

而在决战前夕,南方的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以及西楚后方的大司马周殷,也相继倒向汉军阵营,与刘邦合兵,从三方面围攻项羽。而当时项羽的势力范围,除了自身的封国西楚之外,就只剩下临江王共尉一个诸侯国。

 

其次,项羽不善经营,原本富庶的西楚,此时早已国困民乏。战场上,项羽虽然神勇无敌,而楚军阵中也不乏季布、龙且、钟离昧等骁将。然而,项羽却缺少像萧何这样的治国能臣,能够将大后方打理得井井有条。所以,数年征战下来,项羽在军事上看似掌握主动,但实际上西楚国内早已穷途末路,百姓疲备不堪,军队粮草不济。反观汉军,虽历经数次大败,但后方有萧何不断供奶,于是能快速补血,越战越强。正如张良与陈平当初对刘邦说所说的:

“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

 

最后,从兵力上来看,项羽更是处于绝对的劣势;垓下之战,刘邦就像是在“组团打大蛇”,汉军各路人马加起来共计有五六十万之众,而项羽的楚军撑死也不过十万,楚汉的兵力差达到1:6。

此外,楚军当时人疲马乏,粮草不济,士气低落,而汉军则是养精蓄锐,并且在韩信的指挥下,以优势兵力跟楚军打车轮战。因此,垓下之战项羽之败早已注定!

 

而此战的惨败,项羽把最后的老本都给拼光了。与此同时,西楚大部分地方也都相继为汉军所占,就连自家的大司马周殷也都叛楚投汉了。试想,在此山穷水尽的情况下,即便项羽真的能顺利渡江返回江东,又能怎样?当年他带出去的江东精锐子弟兵都被消灭殆尽了,又能剩下多少战力能汉军一战?还谈何卷土重来?

 

因此,并非是项羽不想过江,而是无过江之必要和意义了,正如他所言: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而身为贵族的项羽,英雄盖世,在此败局之下,与其渡江继续逃亡,如同丧家犬一般被汉军追着打,还不如轰轰烈烈的自尽,给后世留下一曲慷慨的英雄悲歌……

文章来源:https://www.mk12.cn/lifebk/19408.html

声明:本站上的文章内容均来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喜欢本文可附上原文链接随意转载。无意侵害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 gwph1314@foxmail.com 或点击右侧 私信:生活百科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生活百科

雍正到底有没有篡夺皇位?

2022-10-1 10:19:32

生活百科

朱元璋为什么将皇位传给孙子?

2022-10-1 11:29:2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