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元年,皇太极把后金的国号改为大清,所以,无论有没有多尔衮,清王朝还是会存在的,但许多重要的方面会完全不同。
第一,皇太极的继承人会有变化。
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极突然去世,没有安排继承人,于是出现了一场激烈的纷争。最终,皇太子的大儿子、和硕肃亲王豪格出局,幼子福临继位,多尔衮成为摄政王。
如果没有多尔衮,豪格也就没有了强大的对手,那样一来,有可能而且有资格站出来与他争夺大位的,只有和硕豫亲王多铎。多铎是努尔哈赤的小儿子,继承了父亲名下的三十个牛录,实力强大。他对皇位也有想法,当初多尔衮犹豫不决时,多铎就曾经说过:你不想做皇帝,我就要做,当年父亲在遗诏中也提到了我。
所以,如果没有多尔衮,站出来与豪格争夺的,就是多铎。但多铎的手腕、威望和能力都比多尔衮差了几个级别,豪格胜出应该没有悬念。这也是代善等中间派的立场,因为代善曾经说过:“睿亲王若允,我国之福。否则当立皇子。”
如果豪格做了皇帝,小弟弟福临就是普通的亲王,他的儿子玄烨也就无缘皇位,中国历史上也就没有了康熙大帝。
第二,关于清军入关。
李自成进京、崇祯皇帝自尽的消息传到盛京后,大学士范文程认为,这是成就大业的大好时机,应该立刻挥师入关,直取北京。另外,要在关内选择坚固的城池,驻军长守,逐渐占领黄河以北。
洪承畴也认为,清军必须尽快入关,清军要师出有名,要注意安抚官民。
所以,关于入关的种种,范文程和洪承畴已经考虑得非常详细,多尔衮只是做了决断。即使没有他,清军还是会进入山海关的,但后续的发展会不会像真实的历史一样,很难说。
当时进关的主力有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兄弟和三顺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率领的汉军,一共占了大清三分之二的兵力。
如果是豪格做了皇帝,他应该也会亲自出征,统帅八旗军的兵力也应该差不多。但是,在处理吴三桂的问题上,在山海关迎战李自成的问题上,在进入北京之后的一系列政策上,豪格能不能做得像多尔衮一样恰当,很难说。稍有不慎,结果可能就对清军非常不利。
第三,入主中原的问题。
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实际掌握了大权,白旗三兄弟也全部进入了权力的核心。清军进入北京,实力强大的多尔衮三兄弟也充当了主力。
此后,多尔衮坐镇北京,哥哥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向陕西方向追击李自成,弟弟多铎为定国大将军,向江南进军。两路清军迅速击溃了李自成和南明的弘光政权,拿下西安和南京。此后多尔衮又派豪格由汉中进入四川,杀死张献忠。
如果没有多尔衮,豪格做了皇帝,应该会留下来坐镇北京,阿济格和豪格率领的两白旗还能不能这么听话,这么卖命,就很难说了。如果换了别人率军出征,能不能像多铎、阿济格、豪格打得那么好,迅速消灭各方面的反对力量,都是未知数。
如此一来,明末的乱局可能持续更长的时间,最终胜出的,还真不一定是大清。
文章来源:https://www.mk12.cn/lifebk/19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