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床”一般指女婿。
《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王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无闻。” 鉴曰:“此正佳婿耶!”访之,乃羲之也。乃以女妻之。
床,坐榻。
坦,安稳平静,没有隐瞒,坦荡。坦腹食,实实惠惠放量吃,与前文“矜持”相对。
王导给少爷们举办这个相亲会也是预备了酒食的。其他人不好意思失礼,王羲之不管不顾拿过食物来就开吃,这就叫“坦腹食”。
坦腹可不是指露着肚子。坦与袒,一字之差,意思差远了。
也不是躺床上。这里的“床”只能坐。就算王羲之是王导的侄子,在王导家躺床上敞心露怀吃东西,丢大将军大丞相的人,也非被斩了不可。
“东床”也隐喻为亲信。
东晋,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王导辅助司马睿开国,权倾天下。
王羲之能够在王导家一副不羁的样子,是因为他与王导足够亲。换一个人,谁敢在当朝顶尖大员家里不知收敛?那早就挖个坑埋了。
郗鉴看上的不是王羲之的潇洒,他看上的正是王羲之与王导的亲戚关系。
王羲之与王导很亲,所以他才不用像其他少爷那么彬彬有礼,在王导家敢表现出一副随性的样子,不怕王导见怪责罚。
郗鉴看上的就是这一点。王羲之跟王导的那么亲,他找王羲之当女婿,把女儿郗璿嫁给王羲之,也就相当于靠上了王导这棵大树。
所以成语“东床快婿”并不完全是一个好词,而是中性甚至略偏贬义的。
王羲之能被郗鉴看上,不是因为他自己,而是因为他是王导的侄子。郗鉴想跟王导拉上亲戚关系,当然是因为利益。
因此在“东床”这个词的使用里,不可自介。你不能说自己是谁谁的东床快婿,只能由别人来说你,而且是语带揶揄调侃。
正式介绍你是谁的女婿,不能用“东床”这个词,那叫没文化,找架打。你向别人介绍另一个人,也不可滥用,否则人家翻脸,你一点理都不占。
同样出自“东床快婿”这个成语,一般介绍女婿,说“坦”才比较多。这才是真正上档次的词。
因为坦代表的是坦荡,褒义的。说女婿,叫“坦床”,说别人的女婿,叫“令坦”,这是褒义且文雅的叫法,没毛病。
向第三方介绍他人,说某人是谁谁的“坦床”,这是真正正确的用法。说某人是谁谁的“东床”,赶上人家有文化又较真,你可能就要因为不会说人话而挨打了。
文章来源:https://www.mk12.cn/lifebk/13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