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鲁迅的一些文章被从课文中剔除?

鲁迅先生在我国近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语文教材里收录了很多鲁迅先生的文章。近几十年以来,人教版语文教材里一共收录了二十多篇鲁迅先生的文章,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入选中小学教材篇目最多的。

为什么鲁迅的一些文章被从课文中剔除?-1

最近,网上有些传言,说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文章被大量删除,面对这些传言,有些人发出了“是不是现代社会不需要鲁迅”的疑问。这些传言当然只是传言,绝非事实。

 

近年来从语文教材里删掉的鲁迅先生的文章

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教育部门对小学、中学、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文章做了调整,鲁迅先生的一些文章从语文教材中被删掉。这些被删掉的文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政治性比较强的杂文,如《“友邦惊诧”论》、《论雷锋塔倒》、《为了忘却的记念》、《呐喊》、《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答托洛斯基派》、《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一类是思想性比较强的散文和小说,如《阿Q正传》、《药》、《风筝》、《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等。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小学、中学、高中语文教材中被删除的鲁迅先生的文章有六、七篇之多。如《“友邦惊诧”论》、《论雷锋塔倒》、《为了忘却的记念》、《风筝》、《阿Q正传》、《呐喊》、《纪念刘和珍君》等。

 

鲁迅先生仍是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选用最多的作家

但是,上述被从语文课本里删除的鲁迅先生的文章并不是单纯的删除,教育部门在删除语文课本里的鲁迅文章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些篇目,相当于是替换吧,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阿长与〈山海经〉》、《祝福》等。

从入选小学、中学、高中语文教材文章的篇目来看,鲁迅先生仍是文章被选用得最多的作家。仅仅在初中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被选用的文章就有六篇之多。

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没有变,在中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还是没有变。

 

鲁迅先生的一些文章被从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删去的原因

鲁迅先生的一些文章之所以会被删去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鲁迅先生的有些政治性杂文,就现在看来已经失去了时代意义。

在中学、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一些鲁迅先生的政治性杂文,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等。这些杂文笔锋尖锐,风格辛辣,是鲁迅先生对当时特定政治现象的思考,在当时有着震耳发聩的现实意义。

但是,如果现在的初中、高中生去阅读的话,仅仅借助注释是看不懂的,只有把这些文章放到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中,才能明白。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掌握足够的文章时代背景知识。当学生和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弄懂这篇文章时,发现自己最后收获的却只是一大堆历史知识,这些还不如直接从当代历史中去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鲁迅先生的这些政治性杂文从时代性上来说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中学生。

 

第二,鲁迅先生的有些思想性比较强的散文和小说,就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想深度而言,在语意上非常晦涩难懂。

我大学时代学的是中文,所有的课程中最怕的是现当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中最怕的是鲁迅。大学的时候曾经开设了一门叫鲁迅研究的选修课,因为觉得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文章理解不够,想多学点知识,所以就选了这门课。

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我最焦头烂额的一段时间,天天泡图书馆,天天看名家研究鲁迅先生的文章,有的时候为鲁迅先生文中的一句话,可能需要找好几篇文章才能理解透。

而有些语句,我至今还没有弄清楚鲁迅先生这样写的用意,如: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秋夜》

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孔乙己》

一个中文基础不算太差的中文系学生尚且如此,何况是理解能力和思想深度稍逊的中学生呢?

 

培养学生运用母语的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重心

众所周知,小学、中学、高中开设语文课的目的主要有三,第一是通过语文的学习,掌握运用母语的交际能力;第二是通过语文尤其是经典文章的学习,掌握语言材料的阅读能力;第三是通过语文尤其是典范现代白话文文章的学习,掌握运用母语的写作能力

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小学生和中学生的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这是语文课程开设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也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工作。

因此,不要说语文的一切教学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三个培养目标来进行,但至少,它们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以小学、中学语文教材文章的选用也要为这个教学核心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鲁迅先生的文章在小学尤其是中学语文教材中有所减少,但是,鲁迅先生仍然是小学、中学语文教材文章选用最多的作家,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心目当中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变,现代社会仍然需要鲁迅先生。

文章来源:https://www.mk12.cn/lifebk/13359.html

声明:本站上的文章内容均来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喜欢本文可附上原文链接随意转载。无意侵害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 gwph1314@foxmail.com 或点击右侧 私信:生活百科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生活百科

宋朝之前还没有铁锅,那古人是怎么做饭的?

2022-9-17 11:04:14

生活百科

为什么称女人眼含“秋波”“秋水”,而不是“眼含春水”?

2022-9-17 11:25:5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