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狙击手不能通过射击孔击中碉堡里的士兵?

狙击手重来都不是攻击碉堡的最好选择,使用重机枪朝着射击孔射击,都比用狙击手拿着枪对着射击孔瞄好使得多。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射击孔通常都是喇叭状,里面的口小,外面的口大。

这样做可以有效的保护射击孔里边的人员,还有效的扩大了枪械的射击视线。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狙击手想要随便挑个隐蔽的位置朝着射击孔里边的人员进行射击,显然是不可能的。

想要将子弹送入到射击孔里边,攻击到枪后边的人员,狙击手必须在射击孔的正前方才行。

射击孔里的士兵,也不傻,不会让射界内存在任何阻挡视线的东西。

狙击手就没法藏。

第二个,射击孔里边往往是暗的,外边是亮的,想要在外边去观察里边的情况,这可不容易。

狙击手都看不清射击孔里边的情况,怎么进行射击?盲射吗?

这就成了打草惊蛇,回头射击孔里就是一梭子子弹。

所以对付碉堡这些东西,最好用炮,而且是重炮才行,普通的小口径迫击炮都不好使。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抗战的时候,日军建了那么多的炮楼子的原因。

就是看准了八路军战士的装备差,别说重炮了,有两门像样的掷弹筒就不错了。

当然了,老话说得好,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炮能够拿下炮楼子,就用其他的办法。

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挤兑日军,让日军在当地活不下去,出了炮楼子的门就能遇地雷,探头吸口气就能遇到冷枪。

逼得敌人在当地活不下去,跑路为止。

当然采取硬攻,也不是没有办法,在长时间的对峙中,八路军战士用手里仅有的武器,制作出了一些不错的攻击碉堡的好东西。

那么接下来就来说说,当年八路军战士是用什么样的武器打碉堡的,从中就能体会到了为什么狙击手不能打射击孔里的士兵了。

为何狙击手不能通过射击孔击中碉堡里的士兵?-1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碉堡。

碉堡这种防御工事大体分为两类,一类就是日军使用的炮楼,这种碉堡多为砖头,石头,外加混凝土搭建而成。

高度都在两层以上,非常的醒目,有瞭望警戒的功能。

当年日军,站在炮楼上,无聊的时候,会站在上边,用手里的三八大盖狙杀农田里的人,或者是过路的路人,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开心。

日军就是用这种东西,将我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割实施封锁的。

解放战争中就少见了,不过在解放太原的过程中,阎锡山到是建造不少这种炮楼一样的碉堡工事。

再有一种碉堡工事,就是只有一层,通常都会建得比较低矮,一般情况下,会叫这种工事为地堡。

这种工事相比较起来,地堡是最难攻克的,当然了二战时期德国建造的八座炮楼除外。

这八座炮楼,就不应该叫炮楼了,而是堡垒,一个堡垒里边能入住八千名士兵。

这算是炮楼中的异类,德国投降后,英国人就想拆除其中的一座,动用了几十吨的炸药去拆除,都是屹立不倒,最终通过三次的强力爆破才成功拿下。

所以除了这八个异类炮楼,地堡算是碉堡中,最难攻克的工事了。

怎么说呢?碉堡这种工事,一般情况下打造的不仅坚固,还有一定的防御设施,比如铁丝网,雷场,日军甚至还会在碉堡的周围挖掘阻绝壕,设置吊桥。

那么遇到日军的这些碉堡,当年八路军战士是如何攻打的呢?

老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好的武器才是拿下碉堡的基础。

那么八路军战士手里的武器都有那些呢?

首先是步枪,机关枪,而枪支还不能做到人手一支,手榴弹和炸药的装备还是比较多,当然了火炮也是有的,但数量少得厉害。

所以攻击日军炮楼的时候,动用火炮的威力来摧毁,还是不多的。

更多的只能依靠手里的数量还比较充足的手榴弹和炸药来进攻碉堡了。

那么在使用的过程中,八路军战士还是用这些东西创造了一些好用的进攻武器。

比如强力手榴弹,这种东西其实也简单,就是一枚手榴弹上帮上一个小布袋,小布袋里塞入满满当当的一布袋炸药。

用这种方式增加手榴弹的爆炸威力,有点类似于集束手榴弹。

为何狙击手不能通过射击孔击中碉堡里的士兵?-2

但这种粗糙的强力手榴弹,如果对上防御力弱一点的碉堡还行,但是遇到加强的碉堡,基本上是没有用的。

接着是第二种进攻利器,将几颗手榴弹捆到一块制作成集束手榴弹,然后找一根两米到三米的木头杆子,将集束手榴弹绑在上边。

使用的时候,用杆子将集束手榴弹塞到射击孔里,对厚实的碉堡实施爆破。

所以集束手榴弹就算是威力得到了加强,直接轰击炮楼的墙壁也是不行的,只能从开口的射击孔里想办法进攻攻破。

如果以上还不行的话,就要使用别的方法。

过去治理水患,有一句话叫堵不如疏。

所以直接攻击炮楼效果不好,就只能让呆在炮楼里的人自己出来才行。

当然让他们自愿出来,是不可能的,必须逼他们出来才行。

比如制作长杆烟熏弹,就是用竹竿在上边固定一颗手榴弹的拉法引信,然后在裹上少量的炸药或者发烟物体。

把引信这么一拉,这东西不会爆炸,只会冒出滚滚浓烟。

这东西往射击孔里一塞,碉堡狭小的空间,用不了多久就全是烟了,敌人在里边待不住,这就得出来。

这下好,出来一个毙一个,出来一双,毙一对。

后来还使用辣椒面弹,这东西就比较贵了,使用迫击炮弹,在炮弹内部装上一些辣椒面,一般是打到碉堡的上风口,用自然风将辣椒面的烟雾,往碉堡里吹。

当然了,如果有好射手,能把炮弹打到射击孔里,也不错,但这个难度是比较大的,毕竟炮楼的墙壁很厚,迫击炮的炮弹轨迹是一条抛物线,不好打的。

其实从这些介绍中,不难发现,进攻碉堡就两个途径,一个是爆破,另一个释放一些让人不适的东西,让碉堡里边的人出来。

如何进攻碉堡

第一种火力掩护和爆破相结合的战术,进攻碉堡。

利用这种方式,一般情况下是,没有重火力,比如火箭筒,直射火炮等等,使用的。

如果碉堡不够结实,可以使用重机枪或者高射机枪,从侧面进攻碉堡的射击孔。

之所以选择侧面进攻,因为这个角度是射击孔的死角。

那么在这种猛烈的进攻中,因为碉堡本身不够坚固,整个射击孔就会被撕开,打烂,而碉堡里边的敌人,在这种火力下,是没法使用射击孔的。

在这种情况下,敌人只能从碉堡里退出去。

不过这种方法,一般消耗弹药比较多,弹药不充分的情况下,很少使用的。

最常用的一种火力掩护加爆破的方式,通过观察找到射击孔的死角,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进攻的时候,所能走的路线。

跟着就要确定一下靠近碉堡的这条路上,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地形。

最后这才会确定火力掩护的机枪位置。

一般情况下,开始进攻碉堡的时候,机枪就要不断地射击,阻止敌人向爆破手开枪。

这一幕往往在电影,电视剧中都可以看到。

在这个射击过程中,机枪是不会停下来的。

那么这种掩护工作,往往进入到爆破手接近射击孔的时候,机枪通常就会使用点射来封锁射击孔。

因为这个时候机枪有可能伤害到爆破手,毕竟爆破手和机枪的射线焦点就是射击孔,越靠近射击孔,子弹就不好把控了。

而到了爆破手距离射击孔十米左右的时候,机枪就会抬高枪口,进行速射。

这个其实就是一种信号,爆破手就要做最后的冲刺。

这就是在电影里经常能看见的,爆破手开始连续跳跃,靠到射击孔旁边,拉着导火索,将爆炸物塞入到射击孔内,或者将炸药包靠在碉堡的墙壁上实施爆破了。

那么最麻烦的情况就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枪位置,机枪只能摆在和射击孔正面,对射击孔实施封锁。

而这种封锁方式,随着爆破手越来越接近射击孔,机枪的位置就必须开始转移,向着射击孔的侧面移动,这也是为了保证爆破手的安全。

而在封锁射击孔的时候,如果是重机枪的话,一挺就能封锁一个射击孔,而使用轻机枪的话,三挺才能封锁两个射击孔。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火力持续。

就算是这样,依然要保证有一挺机枪备用,随时装备机动,对影响最大的射击孔进行火力输出,或者随时准备,其他机枪哑火的时候,补足火力。

而且在这个射击过程中,还要采用轮番射击,搭配短点射使用。

而爆破手在突击的过程中,是不会携带枪支的,只会携带一个炸药包,和几颗手榴弹而已。

不携带武器是为了让爆破手变得灵活,携带手榴弹是为了手榴弹在爆炸的时候,可以掀起烟雾,趁着烟雾迷住射击孔内视线的时候,实施突进。

而爆破手的身边一般还会跟着投弹手,投弹手不带炸药包,但会携带更多的手榴弹,或者携带武器。

投弹手的作用是,在炸药包攻击碉堡之后,敌人依然可以靠剩余的射击孔进行射击的时候,使用手榴弹摧毁最后的抵抗力量。

那么第二种方法就是火力,爆破加突击了。

这种方式是面对,碉堡坚固,难于攀登,还设有大量的防御设施的碉堡群。

比如当年解放太原的时候,阎锡山建立的碉堡群都是这样的。

根据资料显示,当时使用一百公斤的硝铵炸药,放置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实施爆破,也只能炸开,高一米六,宽一米五的窟窿。

而碉堡的二层也仅仅是一小部分坍塌而已,整个碉堡依然具有战斗力。

面对这种碉堡,用第一种方法是不行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加入攻击手段了。

通常情况下是一个连作为一个突击队,一个突击队负责一个碉堡。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有扫雷人员,对沿途区域扫雷,如果扫不了的,就用随身携带的石灰圈起来。

这样的扫雷组,一组两个人,而且会有好几个小组。

接着是爆破组,通常是六个人,三个人一个小组,目的就是在碉堡的身上炸出缺口的。

为了保险期间,每个小组两个人携带炸药,每人带二十五公斤炸药。

其余两人就要携带枪支和手榴弹作为投弹手投入战斗了。

这个时候必须携带枪支,因为爆破过后,就要实施突击了,而且在爆破手突击的过程中,他们还要提供警戒。(注:爆破手不带枪支)

除此之外还要有破障组,负责将沿途的障碍物给弄开,让爆破手和随后的突击部队跟进。

负责破障的人员通常是一个班,分成三个小组,除了这些任务之外还要为爆破手提供警戒任务,并在打开碉堡缺口的时候,可以稳稳的将缺口守住。

所以破障组通常携带的武器是最好的,而且会带上各种小个的炸药包和手榴弹。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碉堡很难攀爬,甚至是两层以上的高度,还会有梯子组,他们一般携带一副梯子,以及若干手榴弹。

剩下的人员一部分是第二梯队,在打开缺口之后,马上冲向目标。

最后一部分就是预备队。

那么这就是当年解放军解放太原的时候,进攻最坚固碉堡的方法。

话说到这里,不难看出来,一个真正的碉堡,通常是以碉堡群的形式出现的。

光靠一个狙击手去狙击射击孔里的敌人,显然是不行的。

不说沿路的障碍,地雷,还有炮楼一样的碉堡,狙击手根本没有办法隐藏自己的,就算是能打出第一枪,马上就会暴露自己,很快就遭到碉堡火力的围攻。

要知道,狙击手是厉害,但前提是不被敌人发现的情况下,一旦被发现,各种火力就能把狙击手的所有路径给封死,跑都跑不掉。

文章来源:https://www.mk12.cn/lifebk/13232.html

声明:本站上的文章内容均来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喜欢本文可附上原文链接随意转载。无意侵害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 gwph1314@foxmail.com 或点击右侧 私信:生活百科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生活百科

大型船舶及航母的螺旋桨在航行时,会伤害到鱼类吗?

2022-9-16 20:17:45

生活百科

强奸犯得到了被害者家属出具的谅解书,还会被判刑吗?

2022-9-16 20:33:4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