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很多人不知道,虽然大洋最深的海沟深度超过了一万米,但世界上吨位最大的航母,它的锚链也不过才439米长。
一个跑过三大洋的海员和我说过,军舰在大洋中是不允许抛锚的,如果想停下来,只能关闭发动机,让军舰随波逐流。
首先,即使你的锚链真的有几千米,在平均深度3700多米的大洋中,也依然没用,这还要从锚的原理说起:
锚主要是由锚杆和抓钩组成。
下锚后,抓钩会慢慢落在海床上。
继续放锚,下水长度为水深的3倍以上,这时候船会随波逐流,当锚被拉直的时候,锚会随着船前进的方向被拖动。
在横向移动的过程中,锚会迅速陷入海床当中,越陷越深,最终会牢牢固定在海底。
起锚的时候,船只需靠近锚点,这时候向上提起,锚头由趴着变为竖直,慢慢就收到船上来了。
所以你要想在平均3700多米深度的海洋下锚,锚链就必须在它的3倍以上,几千米都不够,至少要上万米左右。
其次,军舰下锚不是你想下就能下,你只能在海图上标注有“锚地”的地方才能下锚。
因为锚能不能顺利抓底,抓底后能不能拥有足够抓底力,主要取决于海底的环境,一般来说,沙质和粘土质的海底抓力最好,两者混合的次之,硬质海底甚至是石质海底最差。
在深水区域抛锚时,水深一般也不能超过舰艇一舷锚链长度的四分之一,否则会影响下锚、起锚工作。
在茫茫大海中,不是任何海域都可下锚的,可下锚的地方全都会标在航海图上,标称是:锚地。
所以舰艇需要在专门划定的“锚地”进行下锚,而这些锚地的水深、海底环境都是经过探测摸索过的,是适合下锚的。
军舰如果遇到恶劣天气怎么办?
在二战时期,美国进攻吕宋岛时,航母舰队进入台风区域,50米高的巨浪一下就把航母拍翻了,十多艘军舰也被击沉,800名美军葬身海底,146架舰载机全部被毁,幸存的航母中也有两艘报废。
首先,军舰从舰体设计上来说,至少能抵御12级以上的台风。
其次,现代舰艇为了起到隐身的效果,船体正剖面面积比较小,舰只在遇到恶劣天气的时候 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船只可以通过将航向改变为逆风低速航行,可以有效降低风浪对船体的影响,尤其对于大吨位舰艇的效果更加明显。
最后,现在军舰上都有超级天气预报系统,它是以气象卫星为核心,监控军舰运行轨迹和周边洋面温度、气旋状况,可以计算出台风生成状态和行动轨迹。
如果军舰在大洋上想要停船怎么办?
既然军舰在大洋中不能下锚,那么怎么才能停船呢?其实很简单,只要关闭发动机就可以了,让军舰随风漂流,因为大洋上没有暗礁,只要根据天气预报系统避开恶劣天气和暗流保证安全就行,美国的航母舰队就经常会停在大洋上组织活动,比如跳水、游泳之类的海上活动!
那么军舰的锚链究竟有多长呢?
一般情况下,锚链长度为锚地平均水深的4倍到7倍,底质较差的锚地或大风浪天气应适当加长锚链长度。锚链长度可按以下公式来计算:(4-7)*平均水深+145米,4-7是根据船舰吨位来选择,航母和军舰一般选择7为倍数;145米为二链长度。
我们可以计算一下辽宁舰的锚链长度,假设锚地的平均水深为70米,那么锚链长度为635米。
扩展知识
目前吨位最大的美国福特级核动力航母的的锚链长度也不过几百米,但是有一艘潜艇救援船,它的锚链超过1500米了。
主要是由于这艘潜艇救援船的特殊性,经常要执行特殊的救援任务,需要在300米水深的水域进行停泊。
锚链长度是超过2000多米的也是有的,但是不是军舰,而是海洋钻井平台
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石油981型深水半潜平台,自重有3万,满载12万吨,最大钻深1万2千米,高45层楼,是世界上首次按照南海恶劣海况天气而设计的,能抵御200年一遇的台风;选用DP3动力定位系统,1500米水深内锚泊定位,入级CCS(中国船级社)和ABS(美国船级社)双船级。
船锚的长度的设定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深海区域的地形尤其复杂,一旦锚链拉不上来,弃锚将是重大的航行事故。而且深海区还有很多电缆和光缆等类型设备,下锚一旦碰到这些设备,如果损坏将是得不偿失的。所以一般军舰在深海区域动力失控的话,只能停止发动机进行漂流了,如果必须要呆在原地不动,那就只能开着发动机,依靠自身的动力系统随时修正所处的方位了,可以这么说锚只适用于大陆架地区,也就是浅海区。
文章来源:https://www.mk12.cn/lifebk/13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