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牙病很严重。
比如,唐代诗人杜甫有一首《寄赞上人》,里边说: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
《寄赞上人》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当时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参军,他也拿自己的牙疼没辙。
又比如白居易写了一首《病中赠南邻觅酒》,说:头痛牙疼三日卧,妻看煎药婢来扶。
白居易就因为牙疼疼得不能起床。
古人虽然刷牙,但古代条件有限,牙齿还是不干净,患有牙病的人很多,甚至皇帝亦不能幸免。比如现在已经证实的,明代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就患有严重的氟牙症和牙周病。
还有,曹操墓不是发掘了吗?考古学家从曹操的头骨也证实了,曹操患有严重的蛀牙。
古代用树枝和牙粉、盐来洁齿,最接近现代样式的牙刷,要到明孝宗朱祐樘时期,1498年才出现。古人之前早已饱受牙病困扰。
也正因如此,古人牙掉得早,并因此影响了寿命。
从古代留下的诗词等资料来看,古人患有牙病的现象很普遍。古人不洗牙,牙龈萎缩也很普遍。但正因为普遍,牙龈萎缩在古代不算病,仅以为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老态而已。
古人比现代人惟一好一点的地方是,一般不至于因为长智齿而牙疼。
因为古代食物大都粗糙,需要用力咀嚼,锻炼了下颌,能给萌出智齿留下位置。而现代人的食物精细软烂,下颌得不到锻炼,久之逐渐退化,所以长智齿牙疼是现代人的专利。
实际上,就连60岁以上的人,他们年轻时都没怎么为长智齿发过愁,很少人疼。不像今天,疼的概率超过九成。
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只要不疼,古人对于牙齿的各种负面现象都会简单认为是“老态”。而古人一过40岁就开始念叨“老”,老了,牙不行了,这有什么奇怪的?也就不较真了。所以,不是古人不刷牙牙齿却健康,而是古人误以为牙病与年龄有很多关系,稍微上点岁数出现牙病,他们不在乎了。
文章来源:https://www.mk12.cn/lifebk/1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