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好痰湿较不容易,主要是因为:痰湿为两种症状,影响到的脏器较多。
怎么理解呢?
(一)痰是湿的升华
由于饮食不当,精液不归正化,脾主运化,喝进来的水、吃进来的食物,不能装华为人体可利用的津液,就会水湿,水湿停聚过多就成了饮,饮聚集过多,再受热邪煎炼、就成了痰,也就是说,有湿的人不一定有痰,但有痰的人,必有湿。
中医所认为的痰,是指由水液代谢异常形成的,这里的痰既有“有形”的,也就是呼吸系统分泌,咯出来的痰,也有体内输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或流窜于脏腑组织之间的“无形”之痰。
(二)痰、湿是不同的两种症状
湿,主要出自脾,主要是因为脾的问题,而痰除了脾的问题,还有关联到肺、肾,主要受脾、肺、肾三大脏器的影响。所以有“肺为储痰之气、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一说。当人体有痰时,首先通过肺部表现,比如咳痰;人体重要的阴阳二气寄藏于肾,肾主管水液代谢,开阖不利,水湿就会聚为痰。
(三)痰湿体质易得疾病
痰湿,主要是因为饮食不当以及疾病困扰而致,而饮食问题又是现代很多慢病的基本问题,因此,痰湿,如果长期不予调理改善,这些疾病最容易找上门来,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脂肪肝、高血脂、哮喘、痛风、冠心病、代谢综合征、脑血管疾病等。
由此可见,治疗痰湿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除了健脾去湿、还要止咳化痰、还要补肺、肾气。所以并非单一地来调理脾胃。
【附:痰湿体质特征】
面容、体型:体型肥胖、腹部肥满肉松、面部皮肤油脂多、眼泡微浮、面少血色、 白中常发青、且少光泽;
口舌:舌体胖大、苔滑腻、舌苔白腻或甜,舌边常有齿印成排,口唇色淡、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
排泄:容易出汗、汗出后皮肤多凉、黏腻、便秘或溏泄、夜尿多、大便次数多;
四肢、头身:头身重困、关节疼痛、肌肤麻木不仁、易出现耳鸣;
睡眠:容易困倦、睡觉打鼾;
饮食喜好:喜食肥甘厚腻的食物;
心理:性格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文章来源:https://www.mk12.cn/healthy/14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