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上品的药一般都是是一些补益性的药物,而且大都平性或偏温性,一般来说,这些药物都是补益脾肾,因为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那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如何理解呢?
先天之本——肾
中医认为,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先天之本,主要是父母给予的(占多半),比如说父母之精气,一个人阳气的强弱首先就是由先天之本所决定,也就是说父母身体都很好的孩子,将来身体也会比较好,免疫力也比较强,不容易得病,按照现代医学的说法就是“有遗传基因”的存在。当然了,这当中还包括父母受、孕期期间的各种因素,这也就是同样的父母生下的孩子,也会出现身体强壮的和身体弱的的原因。
当然了,父母之精气,带给孩子的元气只够维持7天,想要活下去,就需要吃东西、呼吸自然之气,因此,先天之本很重要,但也会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
而先天之本肾为一身之阳,就像人体内的一团火,温煦,照耀全身,滋养着人体的阳气,只有肾好了 ,才能保障人体血液畅通 ,阳气充足。因此,中医经常会把肾比作是一棵大树的树根,只有不断的、适度的添加“燃料”才能让肾,长久的旺盛。
后天之本——脾
上面也说了,先天父母给的精气是有期限的,后天 还需要五谷精微来滋养,而五谷精微又是通过人体的脾胃功能来完成的。如果没有了脾胃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就不会供应营养来维持生命,增加体内阳气,也就是说人体内的阳气是因为脾而滋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土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想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相济,木金交合,百邪自去,百病不生矣”。“脾者黄官,所以交媾水火,会合木金者也”。在这里,脾,相对应的就是土。人体气机上下升降运动正常,全赖于脾胃功能的协调。脾胃如果正常运转,则心肾相交,肺、肝就调和,阴阳也平衡,而如果脾胃一旦受损,功能失常,就会内伤阳气,严重的还会因此而影响全身而患病。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人体阳气主要取决于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而阳气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邪气因人,与正气相博,结于肋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就是说生病的过程其实就是身体内的阳气和邪气“打架”的过程。阳气胜了,我们的病也就好了,反之,病就会日渐加重。
因此,父母的先天之精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状况,但是 ,能否长寿,还是要看本人能否巩固后天之本,养护体内的阳气,阳气虽然禀先天之精,合后天之力,但毕竟是有限的,有一个定数,人活着就是不断耗散阳气的过程,当有一天,阳气耗散尽了 ,也就是生命结束的时候了。
因此,养生,是什么,就是颐养天年,就是要珍惜父母赐给我们的生命力,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好好地养护正气,这才是健康长寿的根本。
文章来源:https://www.mk12.cn/bjzs/14369.html